明医科技 2022-11-15 1458
编者按:你们知道吗?做一次常规DR胸片辐射量约0.1个毫西弗(mSv,射线剂量单位),常规CT辐射量大约3-5 mSv,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辐射量大约为1 mSv(即肺癌早期筛查的唯一手段),做一次PET-CT检查全身大约只有20 mSv。一次照射100mSv对人不造成伤害;100-500 mSv虽然可能有伤害,但患者无症状;做一次放疗大约2000 mSv,患者有反应但停止治疗可以恢复。
生而为人,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有信心,才能够团结医生、护士一起抵御病魔。检查并不可怕,肺癌也已经寻获许多治疗方法。为了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大家一起好好面对它,学习它。好吗?
1 如何诊断肺癌?
就肿瘤的检测而言,胸部X线摄影是最方便、最便宜且伤害性小的检查,可以用来筛检患者是否有肺部的病灶,并追踪肺癌治疗的效果。但X线摄影的敏感度很差,小于1cm或靠近心脏、大血管的病变通常无法辨识。
CT摄影是侦测肺部肿瘤较好的方法。CT检查可以检测到小于0.5cm的肿瘤,在判断时不会受到周围器官的影响。CT检查同时可以检测肿瘤是否侵犯胸壁、横膈膜或纵隔腔,或是否出现胸腔积液现象。低剂量CT检查时,不需静脉注射显影剂,安全性高,且不会有过敏现象。
胸部X线及CT检查只能检测是否有肺部肿瘤、肿瘤位置和侵犯程度,但不易分辨肿瘤的特性。
形成肺部肿瘤的原因有许多,包括肺癌、其他癌症肺部转移或感染性肿块等。肺癌本身也包含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这些疾病的治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确定肿瘤的性质非常重要,而要确定诊断,必须取一些组织或细胞(常称取样或活检)进行实验室检查,此即俗称的切片检查。
切片检查的方式,包括支气管镜取样切片、CT或超声波引导下行穿刺取样切片以及手术切除取样切片等。
2 肺癌分期时应接受的检查
当肺癌的诊断及细胞形态确定后,也应该针对肿瘤、淋巴结侵犯的情况及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的器官进行检查,以确定肺癌的分期。
就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而言,胸部CT检查是评估肿瘤及淋巴结侵犯情况的基本检查。临床上,利用CT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以淋巴结的大小为基准。超过1cm的淋巴结视为肺癌转移,小于1cm则当作没有转移。
另外,由于肺癌常转移的远处器官为肝脏、脑部、骨骼以及肾上腺,因此,医生通常会安排腹部超声波或CT检查来检测肝脏及肾上腺转移,安排脑部CT或MRI来检测脑部转移,安排骨骼扫描来检测骨骼转移,也可以安排全身PET-CT或MRI检查是否远处转移。
由前面的介绍可知,假如没有远处器官转移时,则纵隔腔淋巴结是否转移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影响很大。当纵隔腔淋巴结没有转移时属于肺癌第I期或第II期,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若纵隔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则为第III期肺癌,不一定适合手术治疗。
由于影响太大,许多医生认为单靠CT检查结果的判断,无法确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必须进行获取纵隔腔淋巴结切片检查,才能确定接下来的治疗方式,肺癌患者常接受的检查及其目的见表1。
3 纵隔腔淋巴结的检查 目前最常用来进行纵隔腔淋巴结切片检查的方式,包括纵隔腔镜检查、胸腔镜检查或支气管内视镜超声波检查等。进行纵隔腔镜检查时,必须全身麻醉,在患者前下颈部作一个2cm长的切口,纵隔腔镜则由此切口进入纵隔腔取出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纵隔腔镜检查通常由外科医生施行,同时马上可以得知淋巴结检查的结果。假如没有淋巴结转移,医生可以马上进行肺癌切除手术。 由颈部切口进行纵隔腔镜检查虽然方便,但有时无法拿到较深部的淋巴结,因此也有些医生利用胸腔镜手术来进行纵隔腔淋巴结切片检查。胸腔镜手术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顺便检查胸膜腔是否受到癌细胞侵犯。 支气管内视镜超声波是借由纤维支气管镜内的超声波评估气管、支气管旁淋巴结的大小及特性,也可以借由超声波指引下切取淋巴结做切片检查,省去开刀的烦恼。 PEF-CT是最近发展出来的影像学检查。它利用癌细胞对葡萄糖代谢率比正常细胞高的原理,将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葡萄糖注射液注入患者静脉内,此时,若患者体内有恶性肿瘤,放射性元素就会堆积在肿瘤细胞内而被检测出来。 最近的医学报道也显示PET-CT判断肺部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正确率高达80%以上,若同时配合胸部CT检查,也可以区分纵隔腔淋巴结是否有癌细胞转移,因此可以作为诊断及分期肺癌的利器,唯一的缺点是检查费用昂贵。 至于小细胞肺癌由于很早就会产生远处器官转移,因此,即使影像学检查看起来像局限期,也必须接受全身性治疗,而肺癌分期的目的就在于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胸部放射治疗。根据统计,胸部放射线治疗可以改善局限期患者的预后。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检查项目和非小细胞肺癌类似,但小细胞肺癌也常转移到骨髓,因此有时必须加上骨髓穿刺检查。 本文主编:陈晋兴
版权所有 © 2022 广州明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fallowfab.com |